其他回答 (2)
蝦餃,是廣東茶樓、酒家的傳統(tǒng)美點。廣東人飲茶,少不了來一籠蝦餃。上乘的蝦餃,皮白如雪,薄如紙,半透明,內(nèi)餡隱約可見,吃起來爽滑清鮮,美味誘人。
  蝦餃最早出現(xiàn)在廣州郊外靠近河涌集市的茶居。那些地方盛產(chǎn)魚蝦,茶居師傅再配上豬肉、竹筍,制成肉餡。當時蝦餃的外皮選用粘(大)米粉,皮質(zhì)較厚,但由于鮮蝦味美,很快流傳開來。城內(nèi)的茶居將蝦餃引進,經(jīng)過改良,成為廣州的名點,歷久不衰。
  蝦餃在制作上較為講究,將澄面、生粉制成蝦餃皮;鮮蝦洗凈去殼吸干水分壓爛攪拌成肉膠,肥肉切成細粒,用開水燙至剛熟,再用清水浸過,使肥肉既爽而又不致出油;加入雞蛋白、細筍絲、味粉、麻油、胡椒粉等配料,經(jīng)冷凍后制成蝦餃蒸熟。蝦餃片薄而半透明,皮內(nèi)鮮餃餡料隱約可見,形似一梳香蕉。由于外形美觀,味道鮮美爽滑,美味可口,深受海內(nèi)外食客贊譽。近十年推出的雞粒蝦餃、蟹黃蝦餃等新品種更受食客的青睞。
原料

 
  澄粉500克,生蝦肉400克、熟蝦肉100克,肥膘肉125克。豬油90克,筍絲125克。調(diào)料:鹽23克,糖15克,香油5克,味精10克,胡椒粉少許。

  關(guān)于澄粉

  澄粉:又名澄面,是用小麥粉加工而成的。先把小麥粉洗出面筋(此為小麥粉中的蛋白質(zhì)成分),再將洗過面筋的漿水沉淀,濾干水分,將沉淀的粉曬干后研細,便是澄面。(適宜制作蝦餃皮、水晶餃皮、粉果等。)粉質(zhì)幼滑,色潔白。用炸的方法會脆。

  特點:加溫后呈半透明體,軟滑帶爽。

  因現(xiàn)在的澄面的加工方法多為烘干,用此澄面制作的蝦餃皮韌性不足,因此,現(xiàn)在酒樓茶居多用澄面搭配生淀粉來制作蝦餃皮。具體配比為,澄面 :淀粉 3 :1。

  


  過程

  1、將澄粉放盆內(nèi),加鹽10克拌勻,沖入開水,邊沖邊用木棍攪拌,攪勻加蓋,燜5分鐘左右,取出放在案板上揉擦均勻,再加1/6熟豬油,揉至光滑、細膩為止。然后,搓條、下劑子,用薄片刀拍壓成圓形。

  2、將生蝦仁剁爛成泥,筍絲泡軟,焯過,漂洗,切碎,分別裝入容器。在裝生蝦仁泥的容器內(nèi)加余下鹽,用筷子攪打成膠狀,加入余下豬油、胡椒粉拌和的熟蝦丁、肥膘丁和筍絲,再放入白糖、味精、香油等,一起攪拌均勻,入冰箱鎮(zhèn)涼即成蝦仁餃餡。

  3、左手拿做好的蝦餃皮,包入餡心,推捏成彎梳狀的餃子形,上籠屜,用旺火沸水蒸8-10分鐘即成熟(蒸的時間不要過長),可下籠屜裝盤食用。

  注意事項:

 
  蝦餃的難度就在于怎樣防止破皮.我根據(jù)以前的失敗教訓(xùn)和這次的經(jīng)驗總結(jié)如下:

  1.和面的水要燙,開水燙面.倒水速度要慢,每個地方都燙到.

  2.即搟即包,不然皮干了就容易裂.暫時用不到的皮全部蓋起來.

  3.即包即蒸,一般4-8個就蒸一鍋.蒸上一鍋的時間,就把下一鍋的包好了.這樣蝦餃擱置的時間最短.

  4.出鍋時,用手輕輕拎起,用筷子要小心,很容易就碰破皮的.

  (蒸前在蒸籠上涂上一層油即可大大降低破損率)

  美食特色

  
色澤潔白晶瑩,餃子形態(tài)美觀,胚皮口感柔韌,餡心鮮美可口。

吳問立   回答于  2009-12-30 16:15   
在稍加一點純堿試試看,說不準能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food-110   回答于  2010-01-10 19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