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黃化型萎縮病是桑樹主要病害之一。該病由類菌質體侵入樹體所致。染病桑樹其主要癥狀是:發(fā)病初期少數(shù)枝梢嫩葉皺縮發(fā)黃、向反面卷曲,隨后腋芽萌發(fā)、側枝叢生,枝短葉小、呈寶塔狀;后期桑樹全株性病變,在夏伐后直接長出貓耳朵狀瘦小葉片,細枝叢生,病株無花不結果,根系色澤不鮮艷。所以被蠶農稱之為“塔桑”、“聾桑”。
該病發(fā)生和蔓延的主要原因:一是帶病苗木的傳播;二是媒介昆蟲菱紋葉蟬的傳毒;三是病樹的存在。另外還與桑樹品種抗病力強弱以及施肥、溫濕度和土壤條件等有關。
防治桑黃化型萎縮病的措施有三條: 一是推廣抗病品種如團頭荷葉白和湖桑199號等。同時加強苗木檢疫,不到病區(qū)調運桑苗。對進入本地的桑苗要進行嚴格檢驗,以保證新栽桑苗健壯無病。二是徹底挖除病株。挖除病株是消滅病原最簡單有效的方法,一般1年內要進行檢查挖除病株工作2~3次。對病株,在夏秋季可采取扳去枝條、剝去主干樹皮的方法使病株死亡,等冬季再挖除。三是藥劑治蟲。每年4月下旬和夏伐后,用80%的敵敵畏乳油和50%辛硫磷乳油稀釋1 000倍混合液噴灑桑樹,以噴濕為度,可控制媒介昆蟲菱紋葉蟬的當年發(fā)生量。到9月上旬,再噴灑40%樂果乳油1 000倍液,防治最后一代菱紋葉蟬,減少其越冬基數(shù)。菱紋葉蟬喜歡在桑樹嫩梢產卵越冬,因此適當剪梢也是防治菱紋葉蟬的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