噬菌體是寄生于細菌的病毒,有宿主細胞的特異性,即某種菌的噬菌體僅能在該種菌內復制。在敏感菌中增殖并裂解細菌的噬菌體稱為毒性噬菌體。另有一類稱為溫和噬菌體。這類噬菌體感染細菌后,有兩種后果,即或裂解細菌或形成溶原狀態(tài)(lysogeny)。溫和噬菌體裂解細菌的過程與毒性噬菌體相同,而形成溶原狀態(tài)則為噬菌體的基因組整合于細菌的染色體上,并隨細菌的繁殖傳至子代。帶有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稱為溶原性細菌,而整合于細菌染色體上的噬菌體則稱為前噬菌體(prophage)。
有些溫和噬菌體攜帶的基因在細菌染色體上,可相當于遺傳物質,也能決定細菌的某些特性。由噬菌體基因決定細菌的某些生物學特性稱為溶原性轉移。例如,以β棒狀桿菌噬菌體感染無毒的白喉桿菌后,可發(fā)生溶原性轉換,形成產生外毒素的白喉桿菌。此外,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紅疹毒素的能力,以及沙門氏桿菌有特異性o抗原等,均通過溶原性轉換獲得。當各細菌失去相應噬菌體后,則失去產生毒素或表達特異抗原特性。
有些溫和噬菌體攜帶的基因在細菌染色體上,可相當于遺傳物質,也能決定細菌的某些特性。由噬菌體基因決定細菌的某些生物學特性稱為溶原性轉移。例如,以β棒狀桿菌噬菌體感染無毒的白喉桿菌后,可發(fā)生溶原性轉換,形成產生外毒素的白喉桿菌。此外,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紅疹毒素的能力,以及沙門氏桿菌有特異性o抗原等,均通過溶原性轉換獲得。當各細菌失去相應噬菌體后,則失去產生毒素或表達特異抗原特性。